(资料图片)
60年来,一批批中国援外医疗队员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受援国人民服务,以实际行动铸就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中国白衣天使,我一直都记着你” “你们创造了奇迹,谢谢中国医生!中国医疗队给我们带来希望!”“感谢你们传授宝贵经验”……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自1963年4月6日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以来,一批批中国援外医疗队员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受援国人民服务,以实际行动铸就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白衣执甲,用奉献诠释大爱。60年来,中国累计向非洲、亚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诊治患者2.9亿人次。目前,援外医疗队在全球56个国家的115个医疗点工作,其中近一半在偏远艰苦地区。广大援外医疗队员克服工作生活上的困难,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把情怀和精力倾注于救死扶伤,把医者仁心践行于援外医疗事业”“患者的笑容,就是我们坚守执着的动力”“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排除万难也要治”……中国援外医疗队员们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诠释了医者敬佑生命、济世救人的铮铮誓言。
中国援外医疗队员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在阿尔及利亚,医疗队组织学术沙龙、学术讲座、中医针灸培训班等教学科研活动;在瓦努阿图,医疗队除了日常诊疗,还在院外开展巡岛、义诊、调研、健康宣教;在马耳他,医疗队组建的地中海地区中医中心先后举办数十期针灸培训班,学员覆盖德国、意大利、瑞士、塞尔维亚等欧洲国家……在救治患者之余,中国医疗队因材施教培训本地医生,为当地人民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联结起中国人民与受援国人民命运与共的心灵纽带。上世纪70年代,第一批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队长梅庚年在当地考察时发生车祸,以身殉职。当地人泽乌迪一家三代为梅庚年烈士义务守墓数十年,在当地传为佳话。
中国援外医疗是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视生命的生动体现。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派出1200多名医护人员,收治800多名患者,完成1.2万余人次公共卫生培训。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同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同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疫情防控视频交流会议,先后向34个国家派出38支医疗专家组,向150多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急需的抗疫物资援助。中国还组派短期医疗专家组开展专科行动,“光明行”“爱心行”“微笑行”等医疗巡诊活动广泛推进,为发展中国家民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不论是在日常医疗,还是面临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时刻,中国都积极伸出援手,充分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大道不孤,德必有邻。中国援外医疗队用实际行动谱写大爱之歌,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将继续积极开展援外医疗等国际合作,凝聚起携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强大合力,与各方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的美好未来。
根据目前客流预测分析和疫情防控情况,铁路部门从5月18日起,在上海地区现有开行12趟列车的基础上,恢复开行上海虹桥站至宁波、阜阳西
中新网太原5月18日电 (记者 范丽芳)5月18日,山西太原7例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治愈出院,其中确诊病例3例(普通型2例、轻型1例)、无症状
今天(5月18日)下午3时,浙江杭州金沙湖公园下沉广场出现管涌,湖水外溢致使金沙湖地铁站形成涝水。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应急抢修,开展管涌
5月1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37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党委委员王小娥介绍,本轮疫情病例平均年龄43 5岁,最大
中新网呼伦贝尔5月18日电 (记者 张林虎)18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内蒙古公安厅原党委委员、副厅长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