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天津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主任医师骆晓艳提醒,给孩子打疫苗,家长需注意这些误区。
(资料图)
误区一:早打晚打没区别
一些家长认为疫苗早打晚打没区别,只要打了就行。其实,疫苗应该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包括疫苗接种起始时间、接种剂次及不同剂次之间的间隔,这是根据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而制定的。只有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误区二:多打疫苗损身体
疫苗是利用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灭活、减毒、基因重组等手段制作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它去除了病原体的致病性,保留了抗原性,所以接种疫苗不会导致机体的感染,只会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预防疾病的发生。另外,只要在我国获得注册批准上市的疫苗,都是经过验证的、是安全有效的。按照《免疫程序》《指导原则》及说明书的规定正确使用疫苗,合理安排接种,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误区三:打过疫苗不得病
预防接种是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100%,大多数疫苗的保护率能达到95%以上。由于受种者个人的特殊原因,如身体虚弱、体质较差、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均可导致免疫失败,但接种疫苗者即使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也会减轻患病后的临床症状。
误区四:抵触疫苗怕反应
接种疫苗如同服药一样都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但不能因为顾忌反应而不去服药治病,同样不能因为担心发生不良反应而不接种疫苗,而且与传染病带来的危害相比接种疫苗发生反应的风险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接种疫苗后有些反应是机体产生免疫力过程中正常的现象,可以说是“正常反应”,如一过性发热。但过重的反应会给受种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危险,这属于“不正常反应”,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低。
误区五:免费疫苗不重要
还有一些家长搞不清免费疫苗与自费疫苗间的区别。说白了,免费疫苗是指免疫规划疫苗,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而自费疫苗是指非免疫规划疫苗,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一种疫苗是否纳入政府免费提供范围需要综合疾病的负担、当前疫苗的生产能力、国家财政经费支持能力等综合因素。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来说,自费疫苗和免费疫苗同等重要。
此外,近一段时间替孩子咨询流感疫苗接种问题的家长很多。骆晓艳介绍,流感疫苗的起始接种年龄是6月龄,满6月龄以上的人群均可自愿自费选择接种流感疫苗。本市流感为秋冬季流行,也就是每年的10月至转年3月为流行季节,接种疫苗至产生抗体一般需要2至4周时间,因此建议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一个月,也就是每年的9月份开始接种流感疫苗,这样能更好地预防流感。(记者胡智伟)
下一篇:最后一页
根据目前客流预测分析和疫情防控情况,铁路部门从5月18日起,在上海地区现有开行12趟列车的基础上,恢复开行上海虹桥站至宁波、阜阳西
中新网太原5月18日电 (记者 范丽芳)5月18日,山西太原7例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治愈出院,其中确诊病例3例(普通型2例、轻型1例)、无症状
今天(5月18日)下午3时,浙江杭州金沙湖公园下沉广场出现管涌,湖水外溢致使金沙湖地铁站形成涝水。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应急抢修,开展管涌
5月1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37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党委委员王小娥介绍,本轮疫情病例平均年龄43 5岁,最大
中新网呼伦贝尔5月18日电 (记者 张林虎)18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内蒙古公安厅原党委委员、副厅长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