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6月17日电(记者余春生、周楠、阮周围)端午前夕,记者来到被誉为“端午源头、龙舟故里”的湖南省汨罗市,当地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
端午近,粽飘香。地道的汨罗人习惯将糯米用碱水浸泡一夜,再用粽叶包成牛角状,汨罗粽子因此也被称为“牛角粽”。蒸煮之后,剥去粽叶,粽体颜色橙黄,晶莹透亮,入口清香甘甜。
(资料图片)
6月14日,工人在湖南蓝墨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制作粽子。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眼下正是粽子销售的高峰期,湖南蓝墨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熟练地将两片粽叶卷成牛角状,填入糯米,再用彩线捆紧——对于熟手来说,包一个粽子只需要短短十几秒。
“汨罗粽子不仅好吃,背后还有文化传承。”湖南蓝墨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立满说,如今不少食品加工企业看好汨罗粽子的市场,纷纷加大投资。“为了丰富口感,我们在生产传统碱水粽的同时,还不断创新产品种类,推出了剁椒、香辣牛肉等口味的粽子,市场反响不错。”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也是端午节的“标配”。
相传,两千多年前的五月初五,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自沉汨罗江,汨罗百姓闻讯后划船捞救,此后逐渐发展形成竞渡之俗,当地也一直传承着龙舟制造的工艺。如今,汨罗已有20余家龙舟制造企业,生产的龙舟远销海内外。
6月14日,工人在汨罗市九子龙屈原龙舟有限公司制作龙舟。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走进汨罗市九子龙屈原龙舟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抓紧加工一艘长52米的木质龙舟。“现在在做最后的精细加工,再过一两天,这条龙舟就要发往广东清远。”公司负责人许桂生告诉记者,从今年农历四月开始,龙舟的订单不断增加,工人加班加点赶制龙舟,“目前已经卖出200多条,完全超过了此前的预期。”
今年65岁的许桂生,出生于“龙舟世家”,在传承传统制造技艺的基础上,他敏锐捕捉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随着龙舟运动的推广,‘南舟北移’的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北方群众爱上了划龙舟,我们研发的旱地龙舟受到了新疆等地客户的追捧。”许桂生说。
文化的传承带动了汨罗一系列端午产业的发展,除了龙舟制造外,艾草种植、加工产业链也在当地蓬勃兴起。
这些天,汨罗市川山坪镇芭蕉村的村民黄勇忙得一刻不停,把艾草从地里收上来后,他就赶紧将其铺在房前的空地上晾晒。“趁着好天气快点晒干,有人上门来收,销路不用愁!”黄勇告诉记者。
黄勇种植的艾草大多被运往了艾草加工企业,用于生产艾条、艾柱、艾草枕头等艾制品。
“独特的自然环境让汨罗端午时节生长的艾草品质好、出绒率高,是加工艾制品的优质原材料。”汨罗端午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琅说,企业正在探索将古法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艾制品从粗加工产品走向便携化、精致化,制作的艾草茶包、香囊等,让艾草香味跨越端午,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参与采写:王宜玄)
[ 责编:丁玉冰]根据目前客流预测分析和疫情防控情况,铁路部门从5月18日起,在上海地区现有开行12趟列车的基础上,恢复开行上海虹桥站至宁波、阜阳西
中新网太原5月18日电 (记者 范丽芳)5月18日,山西太原7例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治愈出院,其中确诊病例3例(普通型2例、轻型1例)、无症状
今天(5月18日)下午3时,浙江杭州金沙湖公园下沉广场出现管涌,湖水外溢致使金沙湖地铁站形成涝水。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应急抢修,开展管涌
5月1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37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党委委员王小娥介绍,本轮疫情病例平均年龄43 5岁,最大
中新网呼伦贝尔5月18日电 (记者 张林虎)18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内蒙古公安厅原党委委员、副厅长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