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劳动教育新途径的探索
●以职业启蒙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可帮助学生积累职业经验。
□绍兴市柯桥区鉴湖小学 范信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更是将“职业体验教育”作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绍兴市柯桥区鉴湖小学为探索国家政策的落地,思考怎样从小学生身边职业的认知和体验开始,帮助学生走进社会,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进行了相关的实践探究,并提出和实施了“1231”策略,开启了职业启蒙教育。
一、组建一支融合型教学团队
学校劳动课程的落实,需要有一支强劲的教学团队。
1.组建“1+N”跨界教学团队。“1”是学校教师,“N”是家长、校友和行业工匠等社会力量。组建“1+N”跨界教学团队是本研究的核心和前提,也是在课后服务中做实做好职业启蒙教育的保证。
2.多管齐下开展培训。目前,学校在职业启蒙教育方面师资薄弱,必须提升理念、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学校还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区级劳动课程的专题培训,尤其注重个性化且和学校课程特色相吻合的培训。
二、设计两类启蒙课程
职业启蒙教育必须落实到具体课程中才能实现其教学目的。因此,学校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设计了两类课程,构建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第一类课程:基础性课程——启梦课程。学校是进行职业启蒙教育最有效也是最节省时间成本的场所,在教学中进行职业渗透对学生来说十分关键。学校在基础性课程中挖掘职业启蒙教学素材,设计了全校学生都可参与的启梦课程,引领学生认识各行业的工作职责。
2.第二类课程:拓展性课程——逐梦课程。学校积极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开发了一套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适用的职业启蒙课程“小学生职业启蒙”。此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带着问题不断认知自己,探究身边职业,播下职业生涯规划的种子;感悟不同职业的职责和意义,逐渐树立职业理想。
三、构建“家校社”三条学习途径
职业与生活紧密相关,如何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发现职业兴趣、建立职业理想,都需要职业启蒙教育来更好地实现。因此,学校构建了“家校社”三条学习途径。
1.在“跟着爸妈去上班”活动中感悟劳动的苦乐。学校鼓励学生在假期参与“跟着爸妈去上班”的活动。学生走进爸妈的工作场所,通过采访“最美劳动者”等活动,感知爸妈工作的苦与乐。
2.在学校职业体验中心和项目化学习中开展职业探究。学校在职业体验中心设置了20余种校级岗位和20余种班级岗位。在课后服务和平时的校园学习中,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岗位体验者。学生参与体验这些岗位,既能提升自己在学校的自我价值感,又能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学校还设计并开展每学期一次的职业体验周、职业体验月活动,如“一米农园”“学校设计师”“环境友好”等项目学习,帮助学生开展跨学科的职业认知和探究活动。
3.在职业探究基地和社区中探究职业职责。用游戏活动和项目学习形式,让学生模拟体验各种各样的职业行为,增强学生的职业感觉,进而帮助学生了解未来将面对的职业。学校在课后服务或拓展性课程中,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职业探究基地和社区开展研学。如走进消防大队、区图书馆等开展“小小职业人”活动,探究相关职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
四、创建一个评价体系
学校开设了“鉴小银行”,每个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拥有一本“银行存折”。用认知、合作和探究三类“当当币”来评价学生职业体验的实践成果。班主任、学科教师、同伴,依据学生的劳动表现及特色课程学习情况,给予各类“当当币”奖励。同时,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可以在“鉴小银行”中存入“当当币”,也可以支取“当当币”兑换学习用品或心愿等。
上一篇:贵阳北部各地平均降水152.7毫米 气象专家:地灾风险仍然较大
下一篇:最后一页
根据目前客流预测分析和疫情防控情况,铁路部门从5月18日起,在上海地区现有开行12趟列车的基础上,恢复开行上海虹桥站至宁波、阜阳西
中新网太原5月18日电 (记者 范丽芳)5月18日,山西太原7例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治愈出院,其中确诊病例3例(普通型2例、轻型1例)、无症状
今天(5月18日)下午3时,浙江杭州金沙湖公园下沉广场出现管涌,湖水外溢致使金沙湖地铁站形成涝水。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应急抢修,开展管涌
5月1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37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党委委员王小娥介绍,本轮疫情病例平均年龄43 5岁,最大
中新网呼伦贝尔5月18日电 (记者 张林虎)18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内蒙古公安厅原党委委员、副厅长张效